重回核心價值,品牌追尋經典重生 《Harper’s Bazaar》總編輯謝可珍 專訪
'25 W&W
《Harper’s Bazaar》從今年三月號起針對「奢侈品產業」做出全觀性的深入報導, 謝可珍延續《後通膨時代,高奢消費如何是一劑催情藥》專文和錶展前後的觀察, 闡述2024 年趨勢。首先,相較2021 至2023 年全球奢侈品產業業績成長率雙位數景況,2024年僅2~4%,「奢侈品產業中,美國是基本盤,中國是推進器,若以個人奢侈品市場成長率而言,美國市場是-8%,中國縮減到不足雙位數,顯示因爲通膨,人們選擇把錢留在口袋。有經濟學家形容現今狀態為『達爾文時代』——亦即物競天擇、適者生存,產業正重新洗牌,也因此許多具備歷史底蘊的精品選擇『回歸本質』, 重新回到自身的故事,思考新戰略。」
《Harper’s Bazaar》總編輯謝可珍。
當購買成為一種精緻體驗
通膨催生新的消費者行為,謝可珍強調三大現象: 得VIC(very important
customers)者得天下、隱士消費、消齡化型態。「VIC 雖然只佔總消費群2%,卻能提供40%產值。所以今年錶展出現多款千萬等級腕錶,包括限量、訂製款、大複雜等,代表VIC 完全不受通膨影響,他們依然願意重金收藏高價位品項。」
「隱士消費」是因應大疫年消費習慣與其後的產物,「疫情期間,在家時間長了,人們注重居家環境舒適。疫情緩解後, 重視體驗、感受的行為也伴隨消費者走出家門。」於是,高階訂製旅遊興起,體驗式奢侈品產業呈現大爆炸,消費者不只是買一只手錶,而是從走入錶店、鑑賞、消費、售後,品牌忙不迭地提供精緻「體驗」: 例如愛彼錶打造AP House,卡地亞形塑專賣店為Cartier Maison,Boucheron 從巴黎芳登廣場26 號總店延伸出的法式精品公寓風格,拓增至全球旗艦店等都是顯例。
中性風正熱 「消齡化」型態漸起
「日本博報堂生活綜合研究所在去年發表報告:當今社會已經出現『消齡化』現象――消費行為漸漸沒有年紀的分野, 從20 歲至69 歲的價值觀和消費取向已無明顯差距,即便是20 歲的女性,也會欣賞40、50 歲年齡層的成熟和時髦。」譬如Balenciaga去年宣布品牌第一位品牌大使Isabelle Huppert,隨後加入代言的Nicole Kidman、楊紫瓊都是資深熟女和影后等級;Loewe找來英國88歲國寶級演員Maggie Smith拍攝形象廣告,Elon Musk母親、72歲名模Maye Musk更是眾多伸展台上美麗嬌點。他們所引領的風格無關乎年齡,而是態度。除此之外,早在「消齡化」之前先行出現的中性風潮、無性別,現今依然延燒,可見於近年「大勢」的運動錶潮流,諸如男女錶界線越漸模糊,腕錶下修尺寸,錶盤更加多彩,都是為了拓增更廣大的客群。
「隱士消費」是因應大疫年消費習慣與其後的產物,「疫情期間,在家時間長了,人們注重居家環境舒適。疫情緩解後, 重視體驗、感受的行為也伴隨消費者走出家門。」於是,高階訂製旅遊興起,體驗式奢侈品產業呈現大爆炸,消費者不只是買一只手錶,而是從走入錶店、鑑賞、消費、售後,品牌忙不迭地提供精緻「體驗」: 例如愛彼錶打造AP House,卡地亞形塑專賣店為Cartier Maison,Boucheron 從巴黎芳登廣場26 號總店延伸出的法式精品公寓風格,拓增至全球旗艦店等都是顯例。